四年的解放战争,不仅让东北野战军声名远扬,也让外界对林总与罗帅之间那种默契十足的配合感到由衷的钦佩。事实上,熟悉林总的人都知道,虽然林总在指挥作战方面非常出色,足智多谋,但他的性格却相当直率,做事和说话都非常直接。与这样一位直率的将领搭档,确实需要一些非凡的能力。
回溯到1930年,当时林总刚刚被任命为红四军的军长。在他的领导下,几位政委和林总的合作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矛盾与冲突。毛主席意识到这一问题后,做出了一个关键的决策——直接指派罗荣桓担任政治委员来与林总合作。毛主席对罗帅的性格非常了解,认为他脾气温和,耐性十足,且能根据形势的变化灵活应对,是那种可以以柔克刚的类型。
的确,在罗帅与林总搭档之后,他们首先聚焦解决部队中最为关键的思想政治问题,成功地统一了战士的思想,并大大激励了全体官兵的士气。由于政治思想工作得当,林总的作战压力得以减轻,心态也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林总逐渐对罗帅刮目相看,二人的配合愈发默契。从那时起,他们的合作一直延续了近20年,彼此依赖,成了彼此不可或缺的搭档。
展开剩余69%到了1948年4月,随着全国战局的逐渐明朗,东北战场的形势也开始显现出明显的变化。在这一关键时刻,林总根据自己的判断,决定把进攻目标锁定在长春。长春不仅是吉林省的省会,还是国民党郑洞国兵团的驻地,周边还有国民党军队盘踞在沈阳、锦州等较大城市。考虑到东野当时的作战路线是从北向南推进,林总的决定显然是有其道理的,他打算先拿下长春,确保大后方安全,然后再继续南下,逐步解放沈阳和锦州等重要城市。
然而,毛主席及中央领导的战略眼光与林总的判断存在一些差异。从全国局势的角度来看,中央认为此时进攻锦州更为合适。这样不仅能够切断东北百万国民党军的退路,还能有效防止他们向南撤退,对中央战略目标的完成更有帮助。面对中央和林总之间的分歧,罗帅最终发挥了关键作用。
首先,罗帅一直尊重林总的作战安排,他明白军队的战斗力需要通过练兵来提升,只有这样,不论进攻哪个目标,都能更有把握。与此同时,罗帅也非常懂得在关键时刻提出自己的看法。这个时机,很快就来到了。
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,林总认为攻占长春的时机已经成熟,于是决定部署兵力,指挥两支纵队向长春的外围阵地展开攻击。谁料,郑洞国早已做好防御准备,顽强抵抗,使得战局一度陷入僵持。为了避免无谓的损失,林总果断下令暂停进攻。
在随后的班子会议上,林总提出了围困长春的计划,认为长春地处偏远,离最近的大城市沈阳也有两天路程,完全可以采取围而不攻的战略,等待敌人因物资枯竭而投降。然而,罗帅对此却持不同意见。这次分歧成为了他们20多年合作以来意见最大的碰撞。罗帅认为,现代战争与古代战法完全不同,尤其是在空军支援的背景下,围困长春并不可能像古战场那样通过长期包围迫使敌军投降。国民党军队能够通过空投补给,维持战斗力,长时间的围困对敌人并不致命。
罗帅进一步分析道,围困长春会导致的是城内平民的极大痛苦,而如果沈阳的卫立煌察觉到长春形势不妙,可能会迅速带兵南下,这不仅会影响东北的战局,也会波及中原战场,不利于中央战略的整体推进。因此,他认为,采取包围而不攻的战略会导致战略上的重大失误,最终不利于整个解放战局。
罗帅的意见言之有理,逻辑严谨,林总深感其分析有道理,经过深思熟虑,最终决定采纳罗帅的建议。中央也对这一决定给予了支持。随后,辽沈战役成为解放战争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,通过解放锦州,成功切断了东北国民党军的退路,让其陷入孤立状态。长春的国民党军最终被迫投降,攻占长春也实现了“不战而胜”。
罗帅的坚持和果断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他的远见和洞察力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发布于:天津市美林配资-安全炒股配资网-东莞股票配资-配资短线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